自去年八月,極石汽車發(fā)布以來,啟明創(chuàng)投投資企業(yè)石頭科技(688169.SH)創(chuàng)始人兼CEO、極石汽車創(chuàng)始人昌敬開始更活躍地接受采訪并和用戶溝通。與2014年他創(chuàng)立石頭科技時不同,直到2023年底,極石汽車的第一款產品才緩緩面世,所面對的則是更大的壓力。但無論如何,2024對于昌敬都是一個特殊的年份,一方面他創(chuàng)立的第二家公司石頭科技一舉成為掃地機器人領域的龍頭公司,而另一方面,他的第三家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極石汽車所需要面對的是更高烈度的競爭,這也讓他必須要更快地適應“新環(huán)境”。
日前,昌敬榮登2024福布斯中國最佳CEO榜單,福布斯中國就昌敬對CEO認知哲學迭代的思考進行了報道。
“公司最核心的工作其實是提升CEO的認知?!辈词冀K強調認知提升對公司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性,其中就包括提升CEO的認知。
石頭科技創(chuàng)始人兼CEO、極石汽車創(chuàng)始人昌敬
對于公司的經營管理,產品經理出身的昌敬有著自己的理解。他將企業(yè)的發(fā)展分為0到1之前和之后的兩大階段,期間管理重心的分配各自不同。
簡單而言,就是先做好產品,再確立戰(zhàn)略目標和組織構架。其中,尋找適合的人才始終貫穿在企業(yè)不同的管理階段。同時,公司也要建立相應的人才、管理和組織架構等相關機制和方法論,以便提升企業(yè)的運營管理效率,并建立起認知體系,以減少內耗。
更重要的是,可以將CEO從繁瑣的日常事務中解放出來,將更多時間投入到更重要的工作中,其中就包括認知的提升。如此一來,當企業(yè)面對關鍵抉擇的時候,CEO的認知就能起到決定性作用。
昌敬是一位連續(xù)創(chuàng)業(yè)者,他17歲考入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專業(yè),2006年起先后在傲游、微軟、騰訊等互聯網公司任職。2011年,他離開騰訊,創(chuàng)立用于手機照片處理和分享的軟件“魔圖精靈”,邁出了創(chuàng)業(yè)的第一步。后該公司被百度收購,他也隨即加入百度。兩年后,也就是2014年,昌敬開啟了第二次創(chuàng)業(yè)之旅,即石頭科技,方向就是掃地機器人。
2020年2月,成立6年時間的石頭科技登上上交所科創(chuàng)板,上市首日就暴漲84.5%。十個月后,公司股價一度突破千元大關,至此被業(yè)界人士稱為“掃地茅”、“瘋狂的石頭”。
今年4月26日,石頭科技公布了2024年一季度財報,營收同比增長超五成,凈利潤幾乎翻倍。整體毛利率相比上年同期增長了6.6%,創(chuàng)下上市以來的新高。此后,石頭科技于7月12日發(fā)布上半年業(yè)績預增,公司預計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35%至62%。
據2023年財報顯示,石頭科技營收增長超三成;凈利潤增長超七成。對于2023年業(yè)績的大幅增長,石頭科技在公告中將其歸功于海外市場的增長。據第三方咨詢機構歐睿國際調研數據,石頭科技掃地機器人銷售額全球第一。此外,石頭科技的產品還在超過14個國家和地區(qū)的市場占有率均位列前三。
財報顯示,石頭科技2023年海外市場貢獻了近一半營收。而海外市場的毛利率大幅超越國內市場的49.3%,也就是說,海外市場賺錢更多。
隨著業(yè)績趨好,石頭科技的股價也呈大幅回升的態(tài)勢。2023年8月,石頭科技股價從200元左右一路漲至400元以上,一舉超越國內老牌掃地機器人企業(yè)科沃斯,首次成為行業(yè)的市值第一。截至目前,公司總市值已接近600億元。
作為后起之秀,成立僅10年的石頭科技近年來取得了經營業(yè)績和銷量的“雙豐收”,成為掃地機器人行業(yè)增長的樣本。而昌敬談到公司的成功,多次強調關鍵時刻的正確判斷,以及提升企業(yè)高效管理水平和認知的重要性,并建議要提升CEO的認知水平。
01/
4個關鍵判斷
對于石頭科技的成功,昌敬始終強調4個關鍵判斷,因此作出的正確選擇,才讓公司從一家掃地機器人初創(chuàng)企業(yè),逐步成為行業(yè)頭部。
第一個關鍵判斷是與小米集團的合作。昌敬回憶創(chuàng)業(yè)之初的情景曾感慨道,“如果當時沒有與小米集團合作,加入小米生態(tài)鏈,恐怕公司現在早就不存在了?!币驗樾∶准瘓F帶來的銷量保證,讓當時剛剛起步的石頭科技“活下來”的概率大幅增加。
第二個關鍵判斷是建立獨立自主的品牌。在與小米集團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的同時,他仍堅持打造自主品牌。在這一過程中,雖然遇到了很多困難,但昌敬帶領石頭科技堅持了下來,徹底擺脫依賴,建立了獨立且自主的品牌形象。
第三個關鍵判斷是對海外市場的拓展,也是一次對關鍵時機的正確把握。2016年,昌敬決定進軍海外市場。他判斷,2016年、2017年海外掃地機器人市場將迎來爆發(fā)性的增長機會。雖然當時海外市場仍被iRobot等海外品牌占據,但從產品上來看,石頭科技具備明顯的競爭優(yōu)勢,海外市場的前景要優(yōu)于國內。基于此,昌敬做出了正確的判斷。
經過7年的海外市場打拼,“后來者”石頭科技一步步站穩(wěn)了腳跟,銷量逐步超越了iRobot等海外品牌。在昌敬看來,石頭科技的產品之所以會在海外市場開拓得如此順利,原因在于海外市場存在真空地帶,缺少同類產品的競爭,也正因為有市場空白才會有成長的空間,所以時機非常重要。
第四個關鍵判斷是持續(xù)創(chuàng)新。2017年,石頭科技在完成了從0到1的布局之后,就確立了挖掘長期核心競爭力的新目標,并打造了自己獨有的創(chuàng)新機制。例如,公司建立了四大研究院,開始花大量力氣投入到研究和積累中,不斷推出新技術和新產品,從而確保了創(chuàng)新能力源源不斷地涌現。
值得一提的是,石頭科技將激光雷達大規(guī)模應用在掃地機器人上。早在2016年便自研出了當時精度最高的LDS激光雷達模組,結合自研的SLAM室內定位和導航算法,使掃地機器人也具備了智能機器人和自動駕駛等同的智能化能力,大大提高了智能化水平,也提升了實用性。
另一方面,在海外市場,公司并未沿用中國企業(yè)“出海”一貫的高性價比策略,而是強調走高端路線,打造高端品牌的形象,結合技術創(chuàng)新擊敗了海外競爭對手,而且獲得了更高的附加值。據悉,石頭科技的高端產品(售價800美元以上)在美國市場占有率達到57%,成為高端掃地機器人的代名詞。
02/
最高效的管理者
高效是石頭科技公司運營管理的哲學之一。
公司2023年年報顯示,石頭科技母公司及主要子公司員工僅1593人,但人均創(chuàng)收高達543萬元(按2023年全年營收86.5億元計算),遠高于其他家電行業(yè)的平均水平,展現出公司運營的效率之高。
當然,這也源于昌敬對管理的深刻理解。他認為,公司處在不同階段,對管理重心的分配是不同的。首先是搭建針對公司0到1戰(zhàn)略的人才體系。
第一階段,一定是將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尋找人才上。因為這一時期搭建從0到1的團隊非常關鍵。“當時,我?guī)缀跛袝r間,包括吃飯的時間,都是在與人聊天。一方面是希望招聘到好的人才,另外一方面也是一種學習,因為在與不同人交流的過程中,你會獲取更多該行業(yè)的信息,不斷豐富你的知識面,幫助你補足盲點。”
第二個階段,工作重心在于產品的定義。與理想汽車的創(chuàng)始人李想一樣,昌敬也常被稱作“超級產品經理”,他對產品有著很深的執(zhí)念,每個產品都自己去體驗,也非常注重用戶的反饋,以便實現對產品的定義,從而將用戶體驗做到極致。
第三階段,工作重心就是深入到每個項目的研發(fā)過程中。畢竟,剛開始都是一個全新的團隊,還沒有建立起信任。因為處于建立信任這個階段,在這一過程中,昌敬會非常緊密地跟進項目,深入了解并確保項目能夠獲得成功。
然而,當公司走過了0到1的發(fā)展歷程后,原本的邏輯將完全被改變。而這一時期公司的目標是找到合適人才的同時,也更加強公司的戰(zhàn)略和組織構架。昌敬也梳理了三件重要的事情。
第一件事情是一定要明確公司的戰(zhàn)略方向。提升自己的認知,如此才能思考整個行業(yè)的本質以及未來的發(fā)展方向等等,從而建立清晰的認知體系。
第二件事情還是人才。令人意外的是,公司幾乎所有人都由昌敬親自面試,他一年會面試1000-2000人,工作量非常大。昌敬認為,這不僅是提升整個公司對人才的重視程度,也有助于總結,并為公司建立體系化的方法論,從而提升人才招聘工作的效率。
第三件事情是組織構架的搭建。包括人才的調控、項目負責人的挑選,以及整個組織的分配等。例如,如何在每半年調整一次組織構架,讓整個組織既充滿活力,同時又能夠培養(yǎng)人才。
“我們整體的運作效率其實是非常高的,大家配合也很好,內耗比較少。”昌敬曾公開透露,目前石頭科技可以做到一款新產品,從立項到最后推出,最多只需要半年的時間。
03/
CEO的認知哲學
在完成了戰(zhàn)略、組織、人才這些繁瑣而無法回避的事情之后,昌敬認為,下一步就要建立起合理的機制和適合的方法論。
他常說,建立具備戰(zhàn)略機制的方法論,意味著公司自身已經具備判斷方向的能力。人是企業(yè)非常核心的原動力,人才非常關鍵。企業(yè)一旦建立了一套人才培養(yǎng)的模型,并打造出一套成熟的機制,就不需要CEO天天面試、識別人才,因為公司已經擁有一套完整的機制來識別人才。
公司成立之初,昌敬為了尋找適合的人才,花費大量時間學習腦科學和心理學課程,學習和了解到人的大腦是由天賦構成。對此,他嘗試建立相應的模型,鎖定大腦某一方面的天賦,以便對求職者進行細致的考核,并以此為依據,不斷對模型進行完善和改進。同時,通過這個模型來判斷求職者是否能勝任相應的工作崗位。所以,這套體系和方法論建立后,昌敬就迅速將其傳遞給團隊和高管,經過充分地學習而獲得這一認知后,就能更準確地判斷出適合的人才。
組織構架方面,昌敬認為,一旦形成一套成熟的機制,就不需要CEO去關注組織構架,這一塊業(yè)務會有相應的方法論來解決問題,自然而然地運轉出來。所以,當企業(yè)形成機制以后,CEO花在日常的時間就會越來越少,而將更多的時間用于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。
早期,昌敬的管理半徑會大一些,甚至事無巨細,任何項目他都要參與。這是因為CEO還沒有與團隊之間建立牢不可破的信任關系,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。當對員工的能力和短板有了更充分的理解后,CEO管理半徑就能縮小一些,因而不需要過于深入。
如今,石頭科技已經建立完整且有效的方法論,昌敬的管理半徑開始收縮。但他坦言,不會完全放手不管,仍然會通過各種渠道來診斷公司的狀態(tài),做到對公司各個方面都了如指掌。
至此,公司的每一級管理都有了適合的人才來負責,所以CEO可以將所有事情都讓其他高管負責。但認知除外,因為認知的提升別人不能代勞。
事實上,認知哲學就是指用科學實驗的方式,來研究人的思維和意識的一門學科。昌敬認為,認知是一種多維的思維,強調的是一種實事求是的能力。對于從1到N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,需要較強的多維思考能力,能夠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,做出最優(yōu)判斷。因此,提升CEO認知將是企業(yè)的當務之急。
來源 | 福布斯中國